盡管經濟學家們表示,航運問題尚未阻礙中國經濟的穩健復蘇,但航運能力在面臨的困境下,對中國維持出口增長構成了挑戰。中國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顯示,12月份中國制造業雖然仍在擴張,蘇州國際海運率增長放緩。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較11月小幅下降至51.3%。
在過去六個月里,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超過8%。由于大多數貿易以美元結算,人民幣升值也在侵蝕著中國企業的利潤率。中國一家證券宏觀和戰略研究主管表示,高昂的航運成本在春節前將一直是大多數中國出口商最頭疼的問題;并且這會給一些規模較小的出口商造成現金流緊張,尤其是那些從事低利潤商品交易的出口商。他補充稱,一些企業不再愿擴大產能,并對接受新訂單持謹慎態度。中國南部城市汕頭的玩具出口商陳先生說,他在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客戶都告訴他停止交貨,因為高昂的物流成本侵蝕了他們的利潤空間?!斑@讓人非常沮喪,”他補充說,最近幾周他不再接受客戶的新訂單,因為他無法保證何時能交貨。
為了繼續保持經濟復蘇節奏,中國也對出口所面臨的航運問題采取了一些措施。在12月初,中國商務部提出增加集裝箱產量,以緩解供應短缺,同時更密切地監測航運市場,穩定成本。
但解決問題并不容易。95%以上的集裝箱是在中國建造的。而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商中集公司11月對投資者表示,在該公司的預訂已經排到了3月底。大量生產集裝箱可能會導致未來貨源過剩,但有人說,這是目前緩解貨源短缺的唯一可行選擇。經營干散貨船的Seastar海運公司的商業總監查爾斯說:“如果這樣做,你就完了,如果不這樣做,你也完了。解決這一切的真正辦法是應對這一流行病和全球物流系統”。